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人物简介

陈玫伊,女,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承担《研究生学术英语读写》《研究生综合英语》《涉外礼仪与跨文化交际》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负责教师与学生发展的相关工作。曾多次荣获“新进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学岗位服务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获批主持和参与教研项目多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包括SSCI、SCI收录)。除了追求个人进步之外,她还有着专属的“四拍”节奏,善教学、爱学生、会反思、有正气。

教书育人主旋律 “四拍”老师跟节奏

—外国语学院陈玫伊老师先进事迹

“一拍”有水平:

一心一意搞教学

陈玫伊老师所任教的课程包括专业英语课程和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面临着学生年龄、专业背景、学术水平等多重差异。在陈老师看来,教学过程中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固然重要,但仍然不能忽视因材施教的“功效”:利用学生个人的兴趣爱好去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是一种十分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发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兴趣爱好,并鼓励学生去探索和表达,实现理论知识的实践价值,使学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

在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课程中,陈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课堂实践,辅助学生萌生学术思维和产出学术成果。在她提供的“世界沙龙”活动中,她为学生树立了“中国立场、国际视野”的理念,不仅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科技发展的案例作为引导,还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展望全国、放眼世界,探寻、搜集、梳理并分享个性案例及心得。在一次案例讲解中,她引导机械学院的研究生将英语语言表达与机器人采摘技术相结合,使学生们感受到了英语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及与本专业的相关性,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研究生英语的学习动力,还触发了其对英语与专业契合点的探索。陈老师使学生明白了,学习不再是教室里的老师和学生、书桌和板凳,这里有英语,还有专业和远方。

除此之外,陈老师的课堂充满了丰富的教学形式。她认为:“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她对每堂课都下足了功夫,认真优化教学内容。记得在英语口语的课程上,她以演唱一首复杂的英文歌曲作引,衍生出了英语口语中的诸多发音技巧,不仅使学生印象深刻,更学会了活学活用。记得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上,某次的教学内容涉及中西方音乐的对比。

令学生吃惊的是,陈老师竟抱来了古筝和电子琴,学生不仅从她的示范演奏中感受到了两种乐器的不同,还获得了亲手实践的机会。在这一过程中,陈老师润物细无声地将音乐折射出的中西方思维方式、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差异生动地传递给了学生。虽然有PPT,但陈老师依旧青睐于板书,“我对黑板是情有独钟的”,她说,并把这一爱好尽可能地融入每次课。她认为,写下板书的过程,就是学生们领会知识的过程,目的是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由点到面地思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追求严谨的教学态度一直无形地激励着陈老师,同时也为她带来了成绩。她先后获得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多个奖项,这不仅是陈老师教学能力的展示,更是她教学态度的体现。

“二拍”有温度:

二话不说为学生

在深刻体会到教师职业神圣使命的基础上,陈老师希望将教师的责任向纵深方向延伸,奉献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多维的、超越教师界限的多元身份,这才是她对教师身份的完整定位。因此,陈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仅源于课堂,也将其延伸到了课外。她利用课后的时间以多种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并提供意见建议和实际帮助。仅在一学期内,陈老师与学生交流并帮助学生累计二十余次,涉及问题包括学习疑问、考研困惑、家庭矛盾、情绪障碍等多方面,对象不仅有现任教班级的学生,还包括往年的学生,甚至毕业多年的学生。学生们私下都叫她姐姐,她明白,做好“贴心姐姐”也是她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增进了对彼此的信任,萌生了师生间的友谊,使老师感同身受学生的苦衷,也使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和学校的关爱。

记得在一次与学生的谈话中,某同学放下了对老师的戒备,毫无保留地讲述了自己的单亲家庭经历,袒露了这些经历对他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并患上抑郁症而导致了严重自残的过激行为。陈老师认真聆听、耐心安慰、细心分析、真心疏导,还与学生制定了以写文章的方式治疗心理创伤的计划,相约学生做作者倾情投入文章的写作,老师做读者如实反馈读后的感受。在此过程中,陈老师从学生的字里行间明显感受到了一颗愤懑而沮丧的心慢慢归于平静和包容的转变。就这样,他们的文字交流经历了一载春秋冬夏,直到有一天,学生告诉她自己将要投入到博士考试的准备中,陈老师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任学生展翅高飞。

“三拍”有见地:

三省吾身要谦逊

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有怎样灵魂的老师才无愧于“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搞教学”是本职,“为学生”是担当,但作为老师仅有高的水平和好的初心并不足够,还需要谦虚谨慎有见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陈老师便总结出了自己的“三省经”。

一省:我的工作能为学生带来什么?

教学是促人改变的工作,在课堂上促人改变不外乎两条线:一条是“分析-思考-改变”,即以传道授业的方式推动知识层面的提升;另一条是“目睹-感受-改变”,即以耳濡目染的方式促进情感体验的升华。陈老师认为道理只是促人改变的一部分,那些强有力的表达不仅需要简单易懂,更重要的是能够触动心灵。因此,她明白再通透的道理都不能代替情感体验,而与学生充分的交流互动也恰好给了学生很好的情感体验,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更深层次的掌握,积极而持久地改变正是这样在认知和情感的双重力量作用下逐渐发生的。一位英语水平捉襟见肘的理科生曾在陈老师的课堂上放弃了英语学习,埋头苦看课外书籍。

陈老师见状并没有批评指责,而是在课间主动靠近该学生,以谦和的态度询问他有没有好书可以推荐。学生既惊又喜,大方地把自己的课外书籍拿出与陈老师分享。老师看出了学生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并表明了自己的共同爱好。从此以后,该学生不定时地向老师推荐好书并分享他的独特观点,老师也趁机告诉他,一定能帮助他用英语读懂外国文学作品。从此以后,该学生从不在英语课上携带任何课外书籍,反而他以蹩脚的英语回答着问题、发表着演讲、表达着感受。两年之后,当学生告诉陈老师自己考上了某211大学的研究生时,当学生感谢她挽救了自己不堪的英语、给予了自己大好的前程时,这个如阳光般灿烂的英语老师,脸庞也落下了温柔的细雨。

二省:我的工作能为自身带来什么?

陈老师认为一味的奉献而不注重自身成长,那么奉献的力量早晚会有枯竭的一天。教师收获的不仅仅是来自学生的感恩,还有自身日趋成熟的心智和富足的心态,以及随之而来的效能感和幸福感。陈老师常常反思,这种“效能感”究竟源自何处,这种“幸福感”到底怎样获得?在不断的教学实践和理论学习过程中,她终于明白,它来自“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接班人”的使命感,来自“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责任感。

为了培养民族自信、鼓舞爱国热情,陈老师在具体的教学内容中植入了一系列畅谈理想信念和表达国家情怀的交流活动,其中令她记忆深刻的是“中诗英译”的活动,师生们喊出了“读中国诗、译中国魂、学外国文、做中国人”的口号,学生们站在讲台上,仿佛站在世界之巅,将中国的豪迈用诗歌的语言挥洒而出,教室里惊现了“李白”“杜甫”“鲁迅”……而陈老师也不甘落后,倾情奉献了中英双语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等千古绝唱。陈老师在反思工作能为自身带来什么之时,这一丝一毫的感动和一点一滴的自豪积淀起来的,不正是她所想要汇聚的正气吗?

三省:我怎样才能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一名老师最大的骄傲莫过于桃李芬芳。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当的学习方法、优秀的课业成绩固然是老师的职责所在,陈老师常常问自己,难道我们的教育价值仅存在于学生的在校期间或教师的任课期间吗?这显然不是她理想中的对教育价值的评判。于是,她总是在不断思索怎样才能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陈老师认为,必须帮助学生搭建起对人生的憧憬,拟定出对未来的计划,必须将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者转变为主动的规划师,将老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高尚的人生导师。陈老师努力实现着教育价值的最大化,经常帮助学生制定未来一年之内的短期计划和五年的长期规划,并相约共同见证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变化。每当学生顺利完成了一年的短期计划,或达到了稳步超越的水平,陈老师也备受鼓舞振奋,决心一定要长期关注该学生,即使毕业之后他们已经远走高飞,也一定要督促其不忘初心在五年之后完成约定中的长期规划。到目前为止,她所追踪的学生,有4名已经成功地实现了当年的设想而走上了人生的正轨。每逢春节,她总会收到来自学生的鲜花,在这姹紫嫣红中,她看到的不仅是鲜艳美丽,更有桃李芬芳。

“四拍”有担当:

四面八方聚正光

陈老师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但是她始终牢记自身并不普通的一面。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她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铭记于心。“党员”荣誉,不仅为她的“教师”身份增添了一抹中国红,还时刻督促她要紧跟党中央的步伐,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在学院党支部的带领下,政治学习成为了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常态,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培养端正的政治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理论学习习惯。在学习中,她不断汲取养分,补足精神之钙,形成思想武装,明确进步方向。

在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身为一名共产党员,陈教师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尽心尽力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先后承担了襄阳市人社局、襄阳市卫生局组织的人才外语考试相关考务工作,参加了襄阳市外事办、商务局组织的相关外事和商贸活动,参与了市科协的相关翻译工作。她在活动中态度认真,工作成效好,多次受到相关单位表扬,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和英语教师的社会价值。

除此之外,陈老师在“双报到”工作中也积极投身到了社区服务中去。由于表现突出,她的事迹曾登上了《襄阳晚报》的头版头条,也连续多年荣获“优秀党员”的荣誉称号。“教师下沉社区”的活动也为陈老师提供了用武之地,她把社区里的“红色驿站”打造成了孩子们的第二课堂;她利用自己的专业,将26个字母谱写成了26个励志小故事;她所服务的孩子数量由一个到十个,由十个到百个。小区里,行色匆匆的陈老师总能听到“英语妈妈”的呼唤。陈老师积极地投身社会,这些经历促使着她以更严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始终牢记“教师”和“党员”的双重身份,充分发挥其无穷动力,使她的生命不负韶华。

在老师的人生舞台上,始终回荡着教书育人的主旋律。作为青年教师的陈老师、作为党员教师的陈老师,她用自己的激情“四拍”,无怨无悔地追随着主旋律,竭尽全力而又充满深情地演奏着自己的声部。她是学校学生们的“贴心姐姐”、她是社区孩子们的“英语妈妈”——她就是平凡而可爱的“四拍”老师湖北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陈玫伊老师。

来源:教师工作部

淡泊湖融媒体辅导员工作室编辑制作

版面设计 责任编辑/张皓云

终审/张庆

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湖北文理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类似文章